金融学院本科课程教材建设获佳绩
2022年9月19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评选结果,金融学院郭红玉教授领衔建设的“货币银行学”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张颖副教授编著的教材《个人理财:流程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王天一教授制作的“《固定收益证券分析》课件”分别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和课件。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类专业核心基础课,也是金融学院本科教育的“金课”之一。该课程的开设始于1987年,经过三代任课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2021年获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获评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目前,课程主讲教师有郭红玉、殷剑峰、屈满学、姜婷凤、徐佳、陈涛、潘学峰、周行、孙宇辰等,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2021年,新版教材《现代货币银行学》出版;2022年,《现代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导》出版。
《个人理财:流程与案例》教材内容设计与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的要求相接轨,从个人理财目标、流程、编制报表、量化计算、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个人理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材将国际规范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与中国特色理财业务对接,通过各类案例生动解析相关概念,并通过综合理财案例加以说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教材同时也是作者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所开设的“个人理财”课程的配套教材,截至目前已有9万余人注册学习该课程。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是金融相关专业的债券入门课程,近10年全校累计有超过2000名学生选修该课程。该课程由王天一、周荣喜、施一宁三位教师负责建设,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课程团队结合实践与案例,丰富建模编程实验资料,形成了涵盖基本概念与市场、绝对定价与相对定价、利率波动与风控和含权证券等进阶内容组成的教学内容。课程的课件设计中融合了国情社情、金融思维、职业操守、实操实践等课程思政元素,塑造“诚信仁爱的职业素养”,竖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业取向”,训练“坚实的职业能力和对国情民情的了解”,最终激发学生“金融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金融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学院目前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和投资学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风险管理”和“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金融工程和宏观金融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在全院教师共同努力下,学院将继续扎实做好本科教学工作,为“培养新一代银行家”做出新贡献!
郭红玉,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从教34年。先后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第八届学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学术委员,兼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金融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近5年,每年承担教学任务170学时,3次被评为优秀本科班主任,4次被评为贸大好导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出版专著5部、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全国优秀学位论文奖,指导的本科班级两次获评北京市先进团支部。
张颖,金融学院投资系副教授,从教35年。自2006年起,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课程,并多次获得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019年,建设并上线中国大学慕课“个人理财”课程,吸引来自90多所高校的9万余名学生注册学习,该课程被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树”评为2020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先后获得第一届(2015年)和第七届(2021年)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所指导的硕士生连续获得教育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奖。
王天一,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惠园优秀青年学者。担任中国经济学年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衍生品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和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讲授《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定量分析》《金融时间序列》《金融计算》《计量经济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