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关注经济金融热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为国建言献策”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行

“关注经济金融热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为国建言献策”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行

金融学院“关注经济金融热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为国建言献策”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行

2011 年6月3日 ,金融学院“关注经济金融热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为国建言献策”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行。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学校党委副书记陈建香、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魏革军、《中国金融》杂志副主编程建国、中国金融文化研训院副院长刘钊、中国金融出版社教材一部主任王效端。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分党委书记郭敏以及金融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郭敏主持。

陈建香副书记首先致欢迎词,她代表学校和金融学院对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金融杂志社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衷心感谢魏革军社长、程建国主任等对我校和金融学院的支持。她说本次活动主题明确,围绕中心,内容充实,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更好的引导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和金融机构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金融学院有一支很好的师资队伍,中国金融出版社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次活动一定能够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今年是学校60周年校庆和“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学院的重要发展契机,希望金融学院有很好的发展。

中国金融出版社魏革军社长做了题为“不确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的主题报告。魏社长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金融出版社的情况,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5月,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有《中国金融》、《金融博览》、《金融博览·财富》三个期刊编辑部和一个图书编辑部,在学术发表、教材专著出版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和经贸大学的老师合作。接下来魏社长围绕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目前社会上对于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质疑比较多,主要是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透明度还不够,没有从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操作性上阐述清楚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并和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他对比美国、欧盟、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分析了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文化、经济结构特点、政府关注的重点、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等。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调控好货币政策,一是要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预判,二是必须要保持稳健,三是要技术娴熟,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并分析了今年在货币政策制度上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一是宏观审慎框架,关注的重点从市场流动性转变为更加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二是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关注信贷规模,更加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的调整。三是推出差额准备金率制度,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采用不同的准备金率。这三个新的制度变化为货币政策调控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程建国副主编就《中国金融》杂志的定位和征稿事项做了发言。《中国金融》是一本政策性杂志,定位于解读金融政策、评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更加关注国际化,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更加注重文化品味。目前关注的热点主要有货币政策框架、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风险防范等等。

最后,学院教师和魏社长等出版社嘉宾就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以学术研讨为主的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主题研讨会之余,学院分工会还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各工会小组开展了保龄球比赛、登山游览等文娱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达到了放松身心、交流情感的效果。

 

金融学院

2011 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