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黄宝印书记赴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第四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并看望慰问我校援疆干部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援疆工作走深走实,6月21日-22日,黄宝印书记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参加第四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并带领党校办和组织部有关同志共同看望慰问我校援疆干部。

6月22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商马院)、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15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等期刊编者,90余名来自克拉玛依市财政局、各监管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代表和校区师生,共230余人参加论坛交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刘坚、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兴全、克拉玛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兴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金融学院王天一院长主持了开幕式。

黄宝印书记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特别是金融学及相关专业,要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加快高质量金融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进入数字时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金融模式为引领,以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赢得金融竞争发展新动力新优势新未来。


开幕式结束后,黄宝印书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刘坚陪同下,参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史展,了解校区发展历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并走访校园。

参观结束后,黄宝印书记看望并慰问我校中国金融学院教师、教育部第十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校区工商马院副院长冯晓琦,我校中国金融学院教师、校区应用经济学兼职学科带头人郭红玉,我校中国金融学院博士后、校区工商马院教师朱文鹏。黄宝印书记鼓励援疆老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校区的学科建设,为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贡献贸大力量。


从左至右:冯晓琦老师、黄宝印书记、郭红玉老师、朱文鹏老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已挂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国情教育实践基地”,承接我校新入职教师国情教育工作,已有三批次中国金融学院青年教师赴校区展开国情教育实践,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起了解国情民意、激发家国情怀的平台,也为校区增强经济金融学科教学力量提供重要支撑。2018年以来,我校中国金融学院共派出十余名教师支援校区金融学科建设,接收优秀本科生读研,输送优秀博士生任教,在教育、科研、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持续推进合作共赢。

黄宝印书记和冯晓琦老师在国情教育实践基地铭牌前合影

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合作,鼓舞了援疆老师的士气,促进我校援疆工作走深走实,并为未来更进一步的合作谋定了前进的方向。

延伸阅读

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

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于2021年发起 ,宗旨为:以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为纽带,为银行与金融中介领域的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充分交流最新研究动态的学术平台;通过对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加强学者与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编者之间的互动,促进银行与金融中介学科在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等维度的全方位发展。本届论坛中,中国科学院杨晓光教授、南开大学梁琪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并与参会者深度互动。2024年度论坛设置9个分会场、21篇学术论文报告,就学科发展方向、前沿学术问题和监管政策实务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此外,会议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了三校联合党建活动,我校女教授协会的女教授代表与校区女教授代表围绕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展开深入交流,郭红玉教授领衔的大数据与宏观金融虚拟教研室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交流活动。

贸大中国金融学院的援疆实践

长期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援疆模式。2018年以来,通过选派援疆干部、银龄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等形式,派出十余名教授支持校区金融学科建设;通过多校基层党支部联合党建,扎实推进援建工作;通过选派博士后前往校区工作、校区青年教师前往贸大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双向交流机制,提升校区师资队伍;通过开展虚拟教研室教学活动等形式,提升校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