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打造金融学位教育新品牌——欢迎就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打造金融学位教育新品牌——欢迎就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打造金融学位教育新品牌——欢迎就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20106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正式成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自批准以来,学院高度重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育工作,成立了金融硕士项目筹备小组,有计划地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进一步结合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的现状,调研金融市场人才需求,瞄准具有增长潜力的金融领域和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金融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案。

经学校批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学院将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进行建设,力图经过3-5年的努力,使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成为全国同类项目的知名品牌。

一、金融学院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工程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人,教授13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比率达到62%,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年轻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聘请Ronald McKinnon、刘鸿儒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坚持一切以学生的成才为目标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层次、就业率实现双高,主要分布在金融系统、外资企业、国家机关等领域。

按照教育部对金融硕士的要求,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以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为培养目标,对金融市场用人需求和人才素质进行了充分调研,设计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将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学院设有金融工程实验室、安装了各种金融软件和行情系统,可以进行仿真交易和金融实验教学,计算机网络设施完善,金融类图书资料丰富,已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软件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院聘请的校外导师主要来源于一行两会、外管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经验,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承担了大量的实际金融研究课题。

本项目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提高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金融学院金融硕士(MF)的特色和优势

1 学科体系完整

我院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投资学三个专业,学科体系完整,其中金融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本科、硕士 和博士三个培养层次。

2、校外师资力量雄厚

校外的指导教师主要来源于一行两会、外管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具有研究能力和实务管理经验的高级官员或研究人员,他们均具有较高的金融业务和管理实践经验,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研究员或高级经济师职称。这些校外指导教师已为金融学院指导过多届科学硕士,熟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在原有师资的基础上,金融学院进一步加强了资本市场方向校外导师的建设力度,我们拟邀请的专家主要来自国内各大证券公司、公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他们均来自于业界的一线,具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水平,90%以上均具有博士学位。

3、培养有针对性

金融学院认真调研了现阶段国内金融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紧密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有针对性制定了培养方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1)面向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就业,具有商业银行运作流程、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2)面向证券公司、基金、投资银行就业,具有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财务分析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3)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投资银行等机构的量化分析岗位就业,培养具有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定量分析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4、全面的就业支持系统

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就业支持上,学院建设了相对完善的支持系统。包括第二课堂的建设,讲座、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等。为了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金融学院相继成立了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中小金融机构研究中心、中国汽车金融研究中心、全球风险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引进了在华尔街具有14年从业经验的 张海云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邀请业界一线的金融专家,举办了金融职业规划系列讲座,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涵盖:主流金融机构的运作流程,主流金融机构的主流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描述,如何通过专业训练争取主流金融机构的主流岗位等。同时,在原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学院也重点开展了资本市场方向的实习基地建设。

5、毕业生就业层次高

金融学院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层次、就业率实现双高。毕业生主要分布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一行三会等宏观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

6、实践基地基础好

已经建设9家实习基地,主要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用评级公司、风险管理软件公司、期货公司。目前,学院正积极开展券商、基金、投资银行主流岗位的实习基地建设。

 

三、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1、正式成立金融职业就业指导中心,以期对学生实现全程就业指导

2、建设高水平的商业银行、券商实习基地

2、加强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包括案例库、数据库、研究报告库的建设

3、与业界专家座谈,进一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

        

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2011 3 31

 

附录1:调整后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周学时

英语

36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6

2

 

应用经济分析

54

3

 

财务报表分析

36

2

 

宏观金融分析

36

2

 

国际金融管理

36

2

 

投资分析

36

2

 

公司金融

36

2

 

金融衍生产品

36

2

 

金融统计与计量

36

2

 

金融与法

36

2

 

研究报告写作

18

1

 

金融职业规划

18

1

 

小计

450

25

 

 

银行管理

银行信贷管理

18

1

 

银行资金管理

18

1

 

银行报表分析

18

1

 

金融监管

18

1

 

小计

72

4

 

 

资本市场

投资银行

18

1

 

投资组合管理

18

1

 

基金运营管理

18

1

 

私募股权投资

18

1

 

小计

72

4

 

 

金融工程

金融风险管理

18

1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

18

1

 

金融产品开发与设计

18

1

 

量化投资策略

18

1

 

小计

72

4

 

 

财富管理

18

1

 

应用数理金融

18

1

 

金融数值分析

18

1

 

房地产金融

18

1

 

税收筹划

18

1

 

租赁与信托

18

1

 

银行营销

18

1

 

项目融资

18

1

 

投资分析与交易技术

18

1

 

小企业金融实务

18

1

 

金融道德伦理与职业标准

18

1

 

小计

180

10

 

 

 

 

 

 

 

 

 

 

 

 

实践环节

 

 

 

 

 

 

附录2:部分校外导师名录

Ø         曹红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

Ø         曹军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Ø         范永武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高洪星  汕头商业银行

Ø         管涛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

Ø         郭武平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郝联峰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Ø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Ø         何晓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李耀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

Ø         廖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林门福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Ø         刘斌       中国人民银行

Ø         刘光灿   江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Ø         刘连舸   中国进出口银行

Ø         刘明彦   民生银行

Ø         刘钊  中国金融文化研训院

Ø         罗平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罗熹   中国工商银行

Ø         石俊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Ø         孙杰   香港证监会

Ø         王晓国  中国证券业协会

Ø         王信  中国人民银行

Ø         王醒春   中国农业银行法律事务部

Ø         魏革军     中国金融出版社

Ø         温彬   中国银行

Ø         温建东  国家外汇管理总局

Ø         徐忠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Ø         阎庆民  上海银监局

Ø         余明       中国农业银行

Ø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Ø         张红地  中国人民银行

Ø         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Ø         张雪春  《金融研究》编辑部

Ø         沈炳熙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

Ø         刘震       易方达指数与量化投资部

Ø         韩乐平   ValueOptima Inc

Ø         陈凡       量宇基金管理公司

Ø         范永武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Ø         张晓东   中投证券衍生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