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论新常态金融形势 研再平衡发展之路 ——记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之金融专场
论新常态金融形势 研再平衡发展之路
——记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之金融专场
金融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讯 (记者:王靖/杨晓茜 摄影:王靖/张明璐)最近几年,我国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已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此背景下,诸多金融专家学者们于2014年11月28日下午齐聚贸大行政楼222会议室,共话再平衡格局下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钟红女士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她首先对学者们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感谢,并肯定了在场学生的勤学精神。在主持人钟红女士简要介绍完会议时间安排后,研讨会正式开始。
第一位发言的学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先生。他研究发现国有股权确实在企业中起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启示:高传染性行业可以适当增加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在危机期间政府需要向整个金融系统提供资金的持续供给;贷款人在危机期间要对有偿还能力的接待人提供无限制的流动性等。接下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带领参会人员探讨了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问题,他认为程序化交易是互联网时代金融投资交易发展趋势,未来的金融交易形式应该是程序化交易与人工控制相结合。最后陈院长表达了对金融学子的殷切期望,期待学生们都能成为中国金融界的精英。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国资本账户加速开放的条件成熟了吗?然后他通过模型研究、稳定性检验和替换变量,来说明我国资本账户制度条件已经成熟。接着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邢天才阐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资本市场发展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邢院长指出中国处在大调整时期,所以更需要结合国际和国内形式,努力实现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潘敏认为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平衡与平稳增长,就要构建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条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带来了关于市场经济与汇率制度选择的演讲,分析了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利率市场化和固定汇率制的关系,令人耳目一新。
上半场100分钟学者的言论鞭辟入里,新意迭出。经过简短的茶歇,论坛继续进行。下半场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言慧主持。精英学者们针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式进一步展开研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指出了居民的资本市场参与行为对家庭财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认为“财富分布的不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投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学勇接着抛出了“沪港通能否拯救A股”这一热门话题。张院长认为资金宽松不等于股市上涨,强调了上市公司业绩对唤醒投资者信心的作用。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院长贺学会就“隐性风险承担:企业行为的金融视角”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从度量风险承担、风险管理、资本结构、监管四个方面对隐形风险承担的潜在研究价值进行了解读。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唐文进围绕“债务率警戒线是否适用”这一问题,得阐述了一系列结论:我国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源不是经济增速下滑而是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能够缓解债务风险;政府仍需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承债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的系主任胡海峰展开了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美国霸权发展前景的分析并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出了以“坚持发展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四大应对措施。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以“沪港通最新动态分析”为主题,与大家探讨了沪港通的一些相对微观的情况,认为中国的资本输出会进入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最后一位演讲者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兼《国际金融研究》的常务副主编宗良。他以“构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主旨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大变革与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思考两大方面展开演讲。精彩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
这次研讨会对国内外经济重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寻了2015年中国及世界新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前景,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架构有重大意义。对于贸大学子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学术论坛,更是影响一生的思想洗礼,用青春见证一场盛会,铭记一次真正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贸大学子的身影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行列前沿!
金融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201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