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动态

学生动态

【金工十年】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建系十周年庆典暨金融工程发展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金工十年】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建系十周年庆典暨金融工程发展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2013年12月22日上午8:30,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内气氛热烈,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建系十周年庆典暨金融工程发展学术论坛在此隆重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人力资源处处长郭敏,宣传部部长张晓峰,统计学院副院长刘立新,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吴卫星、副院长潘慧峰、副书记王春蕾,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汪寿阳,中金公司首席风险官黄康林,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银监会、中国国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大通、民族券、国投期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界代表,金融学院部分教师、金融工程系校友参加了本次庆祝大会。

庆典大会 共庆十年辉煌路

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吴卫星教授主持大会,他对金融工程系建系十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介绍,拉开了本次庆典大会的序幕。

刘亚副校长在致辞中对金融工程系建系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学院师生努力工作表示感谢。刘亚副校长从自己三个不同的身份对金融工程系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作为校领导,他对金融工程专业办学成果给予了极高评价。短短十年中,金融学院师生白手起家,博采众长、不断探索,将金融工程专业建设为国内一流水平,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具备一流的学位背景师资队伍的条件下,一流的生源质量在经过专业培养后,拥有一流的毕业去向;作为金融工程专业教授,刘亚副校长表示对专业教师团队有很深的感触,也深切感受到金融工程系文化,并把这种文化概括为“严谨、务实、兼蓄、创新、和谐”五个方面;作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家长,刘亚副校长向各位教师的辛苦工作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感叹子女就读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睿智的决定;作为金融学院校友会会长,刘亚副校长表示很欣慰看到校友会成为各界校友的精神家园、事业推手,并预祝庆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刘亚副校长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汪寿阳研究员以“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为题进行演讲。演讲中汪寿阳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处理技术在金融领域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从大数据处理精确性到混杂性、从研究因果关系到相互关系,金融市场也必须不断创新,包括包含模式、组织、业务、产品、监管等方面创新。同时他提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在大数据条件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可以自发形成各具特色风险控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监管风险、信息安全方面都将对现有市场制度的完善性带来考验。

武汉大学叶永刚教授作了关于中国的金融工程创新的报告,他指出,中国金融工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理念创新,结合宏微观经济学,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使金融工程进入经济学领域。金融工程在中国会发挥经济催化剂作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中金公司首席风险控制官黄康林在题为“金融工程的回顾与思考”的演讲中指出,金融工程技术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过年几十年来学界提出的创新假说与模型对金融工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需求和市场变化驱动了金融工程的发展。当下,具有中国特色金融工程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如何面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营风险等是目前的挑战。

从左至右:吴卫星、汪寿阳、叶永刚、黄康林 

最后,参加庆祝大会的领导、嘉宾和校友合影留念,庆祝大会圆满结束。教授论坛、业界论坛、校友论坛、学术论坛等活动随即开始。

 

教授论坛 共议学科发展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教授出席教授论坛,围绕校际合作与金融工程学学科建设展开探讨。

金融工程系副主任王天一老师首先介绍我院金融工程系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情况。统计学院副院长、原金融工程系主任刘立新教授在发言中感谢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对金融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视,落实金融工程系建系和发展还得益于金融学院的金融大环境,未来的金融工程发展前景光明,希望共同提高金融工程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武汉大学叶永刚教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围绕问题学习,用各种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把宏微观打通,将金融工程应用到产业、外贸等领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立岩教授在发言中赞扬了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在金融工程十年发展历程中起到的示范作用,并认为未来金融工程应该拥有开放心态、保持自身特色,同时着重做好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改革。厦门大学陈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丽教授、南开大学王永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红刚教授等其他参会专家也纷纷提出自己对金融工程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真知灼见。金融学院副院长潘慧峰对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做了说明。

丁志杰教授在总结中提到三点感想,他指出金融工程专业需要明确培养人才类型,并应用于中国经济实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支撑金融工程系快速发展。

   

发展论坛 齐论业界创新

庆典大会结束后,金融工程发展学术论坛随即开始。业界论坛中,金融学院教授、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全球风险协会北京分会共同主席张海云作为主持人,与多名业界嘉宾就“金融工程发展与实务创新”进行探讨。

张海云教授提到,作为一门应用学科,金融工程融汇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量化分析三个相互交织的要素。进入21世纪,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成为西方金融产品创新的热点。金融危机后,受制于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信用评级等约束条件和去杠杆化下的疲弱需求,西方金融产品创新进入了慢行通道。与西方不同,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迎来了金融产品实验的繁荣期,资产证券化的分级技术和其它信用增进手段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也在迅速推进。

民族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李沈军、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志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 摩根大通北京量化研究中心总监林俊泽、银河期货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王华先后发言,就金融工程学的实际应用谈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校友论坛学术分场 再聚首分享经验

金融工程系建系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金融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十周年庆典之际,100多位各界金工学子再度聚首贸大。出席本次校友论坛的老师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人力资源处处长、金融工程系首任系主任郭敏,金融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春蕾,校友会白艳及金融工程系部分教师。此论坛由金融工程系系主任余湄主持。

余湄老师首先代表金融工程系所有老师向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她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当年踏上金融工程系讲台时的情景,并对金融工程系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提出建立校友联络站的希冀,以实现信息共享,提携后进。副校长刘亚老师在致辞中肯定了金融工程的专业前景和专业建设,提出了对金融工程校友的希望。随后郭敏老师、黄晓薇老师、白艳老师依次发言,共同回忆美好往事,表达了再次相聚的激动之情,也提出对各位校友美好祝愿和希冀。曾经担任过金融工程系系主任的刘立新老师更是激动万分,他说:“我们建系初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们金融工程学现在正走在光明大道上。”

丁超千、孙科、刘腾蛟、雷清云、黄渤、董浩、章沁等校友介绍了自己所在的行业现状,回忆在母校求学时的美好时光,祝福母校和金融工程系的前景更加美好。校友代表孙科说道:“金融工程系正在茁壮发展,希望能为金融工程系下一个十年的辉煌做自己的贡献。

 

  

学术论坛 百花齐放

金融工程系建系的十年是金融工程学科理论和实践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现代金融理论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日益精细化,为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次学术论坛分为上午和下午一共6个场次,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我校部分教师等近40余人参加论坛。

本次学术论坛的议题包括资本市场研究;金融机构和公司治理;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专家们探讨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的投资组合优化、管理和策略,股市和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等;有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债期货投资策略,期权定价,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此外还有极端金融风险和系统风险度量的技术和新方法;公司治理与金融创新等学术议题。与会专家认真发言,与同行充分交流,讨论现场热烈。 

本次学术论坛讨论的内容专业而丰富,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应用研究的价值性和实效性,以及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