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中西思维火花 照亮追梦旅程
中西思维火花 照亮追梦旅程
——记惠园名师大讲堂之李开复、彼得巴菲特专场 2011 年5月14日16:30,主题为“李开复对话小巴菲特:你的人生由你打造”的惠园名师大讲堂之李开复、彼得巴菲特专场在众人的期待下,于图书馆千人报告厅如期举行。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之子——音乐家彼得巴菲特,带着自己的新书《做好自己》,携手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先生,为贸大学子带来了一场追梦人生的思想盛宴。校党委陈建香副书记、学生处王云海处长、校团委陶好飞书记、金融学院分团委腾云副书记和中南博集天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隽青先生到场参加了活动。同时,新浪微博为本次大讲堂提供了媒体互动支持。他们在对话中提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父母的开明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明的父母,需要给予子女自由成长的空间,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提醒,避免他们触到危险的礁石。而小巴菲特认为,错误和失败在人生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在挫折中你会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从而迅速的成长。正如李开复所说:“在每条通向梦想的路上,都有一座砖墙,测试你对梦想的渴望。”能不能跨过这道墙,取决于对梦想执着的程度,但困难给我们的不止是磨炼,我们要从中学习、从中收获,让阻碍你的绊脚石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而问起对梦想的定义,李开复说:“我更愿意谈理想的定义,因为只有当你的愿望与你的实际、天赋和机会结合起来的时候,才有意义。”他认为理想就是你通过做什么事情,可以最大化的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而小巴菲特则觉得,梦想是由心而生的,它是可以在清晨支持你早起的动力,能够带给你无限的激情与活力,让你感到无比的振奋。在发现梦想的路上,是一段的摸索的过程,需要尝试许多种不同的事物,聆听自己的心声才能寻找到内心的梦想,不要被传统社会的舆论所左右,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兴趣是要在尝试了足够的学科后,才能确定的,这就牵扯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问题。两位嘉宾对此的观点是多尝试不同的学科并不等于专才教育,尝试只是途径而非目的,要通过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在选定的专业上走得更远。而面对中国大学转专业困难的问题,李开复的建议是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多学习多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下一个十字路口抓住机会,走到自己理想的那条路。
在对话的最后,两位来宾献上了给贸大学子的建议,希望大家在对待外界舆论的时候,能够分辨有用的建议和噪音般的干扰,坚定并理智的追逐自己的梦想;还要关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打破国界的限制,将自己看作一个地球人,拥有全球性的眼光。
在第二部分的互动环节,在场的观众都积极踊跃的提出了一个个精彩而深刻的问题,引来掌声连连。在向彼得提问时,同学们流利的英文也展现了贸大学子的英语风采。彼得在问答中坦言股神父亲的光环确实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互动中,提到青年导师时,李开复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青年导师”,他认为给中国青年人的几封信,是一个成功者分享自身经验的一种责任所在。而作为青年人,应该从众多的成功者和经验中吸取适合你的话、选择值得你信任的人做参考,而不要盲目的全盘接受。被问及中国青年最缺少什么时,李开复说道:“中国青年的优点是扎实,缺乏的是走自己的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换句话说,中国青年缺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创造力、批判力和想象力。”他鼓励所有的青年,要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在遇到阻力时,用勇气努力改变能改变的,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分辨两者。而面对大学生门普遍的担心和迷茫,李开复坦言,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人生不是每一步都可以有确定的蓝图,每一次的选择都不能预料对错,但你可以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让你的理想和兴趣指引方向,然后坚定地前行,等到回观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点,他们串成了一条线,指向人生的成功。
最后,本次活动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现场的屏幕上微博还在刷新,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在领略了名人风采的同时,还收获了新鲜的思想,更得到了激励自己在追梦旅途上不懈前行的鼓舞和动力。
本期的惠园名师大讲堂采用了中西知名人士对话的形式,让两种思维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和视野,引导同学们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关注和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批判力和想象力,拥有全球性的视野,勇敢地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金融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