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讯(记者:李佳航 摄影:周奕彤)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弘扬红色金融文化的重要部署,提升学院团学组织青年思想引领作用,5月27日中午,中国金融学院于博学506会议室举办红色金融学生骨干读书班第五期活动。读书班以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红色金融史》为学习材料,重温自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事业的创办与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文之峰参加活动,学院团学组织骨干成员参加学习。活动由学院分团委书记穆晓志主持。
读书班上,四位团学骨干代表领学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实践。田旋钰指出,西北解放区以“统一稳定”为基调,抗战胜利后,采用“先紧缩后宽松”货币政策抵御法币冲击,建立货币发行准备金制度,自卫战争时,通过“吞吐发行”支援前线;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行,实现人民币统一区域货币市场,为新中国金融奠基。聂政解读了华北解放区作为“金融试验田”的角色。华北解放区通过会议确立“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晋察冀边区银行通过创新“实物贷款”与跨境贸易;冀南银行将骨干和制度融入央行体系,以1200余个信用合作社覆盖40%行政村,形成了“资源整合+制度创新”的经验。张静萱梳理了东北解放区“军事斗争与金融斗争相协同”的作用。东北解放区于1945年成立东北银行,争夺货币主权、统一货币市场;并入人民银行,为城市经济管理提供经验与范本。宋奕萱分析了中原解放区战略反攻后执行的“三大经济纲领”,中州农民银行的成立与“三禁”肃清蒋币、推行折实存贷的金融实践;货币发行逐步实现向人民币的过渡,充分展现了红色金融政策的灵活性。每位领学人发言后,与会成员积极开展讨论,探求红色金融历史对于当代的价值与启示。
本次活动是中国金融学院红色金融史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院将以建设红色金融教育基地为契机,持续强化大学生红色金融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成长为兼具历史视野、家国情怀与专业担当的新时代金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