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职业规划系列讲座第十讲:宏观经济分析与大类资产配置
2011 年 11 月 2 日 晚 6 点 30 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 FMI )主办的金融职业规划系列讲座第十讲“宏观经济分析与大类资产配置” 在博学楼 918 教室成功举行。 本次讲座邀请到的嘉宾是国泰君安证券宏观与债券首席研究员姜超博士, 讲座由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海云教授主持,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潘慧峰副教授及全校师生 70 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开场 张海云教授介绍了 姜博士的教育背景及从业经历, 姜超先生在获得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后,于 2005 年加入 国泰君安证券,现为 国泰君安宏观债券首席研究员, 2006 年至 2010 年连续 5 年被评为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其中 2009 、 2010 年债券第二名, 2010 年宏观第 8 名。接着 潘教授补充介绍 姜超博士“新财富”前三的“身价”,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在现场活跃的气氛下 姜博士开始了讲座,整个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 姜博士介绍券商常用的宏观分析方法,第二部分是 10 分钟的提问及讨论。
姜 博士将券商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总结为三个:经济走势分析法、货币波动分析框架以及政治政策研究。在介绍经济走势分析方法、货币波动分析框架时将具体工作内容归纳为“发掘数据、分析数据”;其中经济走势分析方法结合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 GDP 计算方法“支出法”、“生产法”,介绍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认为以工业数据为基础的“生产法”在目前的中国工业占主导的国情下更贴近实际情况;而货币波动分析方法特别例举了“信贷指标”、“ M1 ”以及“国债收益率”与股市走势的关系,提出如何通过做相关性分析发现独特的角度是立足的方法之一。最后介绍政治政策研究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领导人或者媒体对待政策解读的用词是判断宏观经济的主要依据。总之,“发掘数据”需要创造性收集数据,积极辨别真伪以及谨慎使用第三方数据,同时积累自己独特视角的“分析数据”的能力,这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勤奋和运气都很重要。 姜博士强调实际工作中券商的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区别,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知识背景的差异,分析结论应浅显易懂 。
最 后老师和同学们在 10多分钟的提问时间积极踊跃发言,问题都集中在近期的热点问题,例如地方债券、股市动向等问题上, 姜博士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场气氛活跃,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意犹未尽与 姜博士交流。讲座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券商的研究院的工作内容,也让同学们更加有意识地关注经济政治动向,培养成好的思考和研究习惯,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