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第三分会场会议纪要
2011 年9月18日 16:00点,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第三分会场在博学楼813室举行。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郭红玉教授主持,主题是“资源类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整个会议共有此次论坛评审出的七位宣讲论文获得者分别对其文章进行宣读,并现场解答了在场老师及学生的问题。以下是宣讲论文概况: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邹正 方副教授
题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内容摘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能源进口需求将稳步提升,国际油价波动或将更趋频繁,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争夺将愈加激烈。在中东和北非动荡的情况下,实行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战略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既有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有与之相符的主观合作愿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长期来看,这种合作不仅仅符合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也能够充分利用两国的地缘优势,对于维护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一、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基础
1.首先,中俄存在着良好的政治关系
2.其次,中俄在能源领域互补性很强
3.再次,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开发需要发展中俄能源合作
4.第四,中俄能源合作有助于俄罗斯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目标,降低油气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风险
二、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成果
1. 中俄就修建原油管道和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原油签署正式协议并开始落实
2.在天然气领域,中俄就修建天然气管道和俄罗斯向中国供气签署框架协议
3.中俄就深化石油上下游合作也达成一致
4.中俄推动了在核能、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三、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1. 可以使中国获得稳定的能源进口渠道
2.可以大大促进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行
3.可以使中国获得更为安全的能源通道,缓解海上运输受制于人的安全困境
提问:能源需求已经超过“金砖四国”了吗?
回答:《2010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已经超过四国总和。
演讲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张建君教授
题目: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
我国电力行业经过三轮改革,现在正处于“输配分开、电价改革”的关键时期。经过集资办电、政企分开、竞价上网等阶段性改革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在发电环节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格局,电网企业的自然垄断特征也在不断改善,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电价改革正在试点。伴随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化,我国电力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不相符的垄断现象与改革难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措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电价,推动我国电力行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垄断特点
二、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历程与绩效评价
1.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历程。第一阶段(1978-1997年),“集资办电、行业开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第二阶段(1997-2002年),“政企分开、省为实体”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第三阶段(2002-2007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第四阶段(2007-现在),“输配分开、电价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2.我国电力垄断企业的绩效评价。首先,推动了我国从电力小国向电力大国的快速跨越。其次,推动了电力体制从垄断向竞争的快速转变
三、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1. 通过引入竞争,降低电力企业运营成本,最终推动了电价的降低,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效率
2.规范的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
四、我国电力行业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电力市场化改革措施还不到位,各种电力行业的垄断现象仍然突出
2.电力管理体制方面批项目、批电价等行政管理模式还未彻底改变
3.电力监管体系不到位,对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与规范
4.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
5.电网建设相对滞后,输配分离、降低电价的市场化改革仍未突破
6.电源结构很不合理,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发展比较滞后,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五、我国电力行业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1.打破电力自然垄断,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继续推动“输配分开、电价改革”的各项改革举措
2.打破电力行政垄断,彻底改革电力行政行政审批制度
3.打破电力技术垄断,创造电力直购的网络选择渠道,推动电价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4.打破电力行业封闭,加强对电力企业的有效监管。
5.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6.优化电力能源结构,改善我国电力企业火电为主的传统生产格局
7.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改革目标
8.突破电力储存难题,利用技术创新推动多元化竞争格局
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1:现在对人民币来说是一个机遇。
a:美元衰败出现,主导性减弱,为人民币留出空间;
b:人民币实力增强(集团化&亚洲化);
c: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债务化;人民币在新兴国家形成同盟可自由兑换;亚洲化,人民可以毫无阻碍的使用人民币。
2:人民币以什么为权重?
以1.16亿美国国债和外汇储备为依靠,以美元作为一个推手推向国际。
演讲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刘志雄副教授
题目:开放条件下中印谷物安全比较研究:基于国家层面的考察
内容摘要:
在开放条件下,谷物安全已是一个常态化和动态化的问题。谷物安全对于保障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构建一套评价农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并用之评估我国和印度谷物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说来我国在谷物方面的安全水平要高于印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谷物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却呈下降趋势。本文的贡献在于,试图提出一个国家层面的谷物安全研究框架。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评估指标选取
2.数据来源说明
3.谷物安全指标取值及安全状态界限值
三、我国和印度谷物安全评估(大米、小麦、玉米)
四、中印谷物安全:政策与挑战
五、主要结论与讨论
1. 1992年以来,我国和印度大米安全水平大体上处于“比较或基本安全”状态
2.在考察期间内,我国小麦安全状态令人担忧;而印度小麦安全状态更不容乐观
3.1992年以来,我国玉米安全水平不断呈下降趋势,由“比较安全”状态转为“基本安全”状态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张培丽副教授
题目: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水资源安全
内容摘要:
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大的挑战将是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根据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国民经济增长预测,水资源需求总量将快速增加。生活、农业、工业和环境用水受各自发展趋势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用水增长特征。用水区域结构则表现为将有更多地区出现用水紧张。要顺利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改变已有的用水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突破水资源短缺瓶颈,确保水资源安全。一是要切实加大水利投资力度;二是要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加快优化水资源配置。
主要内容:
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
1.需求总量
2.需求结构:用途结构;区域结构
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水资源压力
1.水资源总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 部分区域水资源支撑经济增长压力巨大
三、构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水资源安全体系
1.切实加大水利投资力度
2.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3.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加快优化水资源配置
演讲人:北京联合大学 白 云伟副教授
题目:全球化视角下我国农业安全研究
主要内容: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困难
1.农业生产活动周期长、风险大,不利于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
2.农业主要以土地为投入要素,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土地报酬呈现递减趋势
3.以家户为单元的小农经济,导致农业生产的规模不经济
4.受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相对地位下降,影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5.以自然为基础的农业活动日益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
6.受制于人口规模的限制,农业生物化和化学化发展战略选择会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7.受国际垂直型分工影响,农产品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条件上,制约我国农副产业的发展
8.农产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农民收入受恩格尔定律的制约,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三、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
1.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
2.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适度集中,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
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健全农业的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
5.树立新的农业发展观,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真正使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孙咏 梅副教授
题目:基于我国粮食供求动态失衡的粮食政策绩效评价
内容摘要: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紧迫的问题。从国内看,城市化进程的失地、农村劳动力流失、原粮食物品质安全问题等,影响了我国粮食的供求平衡,出现了粮食供求由“紧平衡”向动态失衡的波动。同时,粮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境,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从国际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一些新手段,将现代能源危机转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加剧了我国粮食供求的动态失衡。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粮食政策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及时调整调控政策的偏差,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粮食安全新体系。
主要内容:
一、现代经济变迁对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
1. 我国经济发展与粮食供给的现状
2.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
二、影响我我国供求平衡的几个重要因素
1.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问题引发粮食供给缩减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劳动力流失制约了粮食生产
3. 新能源策略引发了的粮食供需动态失衡
三、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对粮食供求平衡调节的绩效评价
1. 粮食流通体制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2. 粮食供给弹性分析
四、国家粮食政策绩效评价对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启示
1. 政策的选择应该避免反复性,以符合整体经济改革方向
2. 政策的选择应该避免滞后性,以增强对市场波动的预见性
3. 政策的选择应该避免短期行为,以更加注重政策效果的长期性
4. 政策的选择应该注重信息的完备性,以提高粮食政策的科学性
5. 政策的选择应注重统筹兼顾,以加强政策的全局性与生产区域性的协调
演讲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肖艳丽
题目:SCP框架下的油菜产业安全分析
内容摘要:
我国食用油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通过油菜产业提高我国食用油行业话语权是现实所趋。湖北省为油菜大省,其油菜产业的发展是赢得食用油“民族保卫战”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SCP产业经济分析框架,以湖北省为例,对油菜相关产品的市场结构、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以强化油菜在产业化终端市场的竞争力,为油料产业安全作贡献。
主要内容:
一、市场结构分析
1. 市场集中度:油菜籽生产集中度分析;菜籽油生产集中度分析
2.产品差异化:油菜籽差异化;菜籽油差异化
3.进入壁垒
二、油菜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投资策略
2. 研发策略
3. 产品经营策略
三、油菜产业市场绩效
1. 市场供需规模与供需缺口
2. 行业利润与企业盈利水平
3. 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
四、结论
集体讨论:十八亿亩耕地数额可否突破?如进口、集约性等。
回答:( 孙咏梅老师)
1.中国粮食十分重要
2.美国新能源政策是一个政治意图
3.玉米造乙醇之后国家依靠进口美国的粮食,易受美国控制,中国对此应提高警惕
( 张建君老师)
1.中国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经济作物上升。
2.中国粮食测算口径大,谷物进口很大,引起世界关注。
3.水资源问题,进口粮食则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水和土壤。
4.显示数据和真实的需求缺口存在差距。因为粮食存在种植周期,不能短期内得以解决,因此这个十八亿亩耕地是个红线和高压线,尤其是在经济加速时十分重要。
( 白云伟老师)
1.中国人多地广,人口难以集中,城镇化会与日韩有所不同,使城市集约化性较差
2.这涉及到城市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