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术报告会系列之七:粟勤教授
2010 年 12 月 16 日 ,金融学院粟勤教授在博学楼918举行了题为“关系型银行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对我国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邹亚生副院长主持,学院教师参加了讲座。
粟勤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讲座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贡献。研究背景是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因信息不对称面临融资困境;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在大型公司和个人银行业务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的背景下,我国各商业银行也通过创新贷款技术、密切银企关系来开发中小企业贷款。研究目的在于深入解析关系型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的贡献在于通过利用全国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所获得的228份样本,实证分析了关系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
随 后粟 教授讲述了关系型银行的性质,指出:“当金融中介投资于客户特有的信息,通常本质上是私有信息,及通过与同一客户的多次交往和/或者多产品服务来评估投资的盈利性时,该机构就在提供关系型银行服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私有信息和多次交往。研究关系型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接着,粟教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关系型银行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并在总结这些文献后认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时,密切的银企关系比贷款技术为重要。因此,有必要突破关系型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唯一途径的传统理念,并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证分析关系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
最后,粟教授设定了一些变量,其中企业特征变量包括资产、雇员人数和利润率;关系变量包括关系持续时间、业务种类、银企之间的距离、VIP客户、关系评价、贷款银行是否是主要业务银行;银行的特征变量指贷款银行是否是大银行。并通过一个Logistic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银行已经与中小企业客户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关系,关系型银行最突出的指标是业务种类和银企之间的距离,此外,还包括企业对关系的评价与企业业主或主要管理人员是否银行的VIP;(2)关系越密切,贷款的可获得性越大;(3)总体来看,不同规模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大小银行的贷款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银行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包括多样化的服务)增进银企关系,而小银行则限于服务种类的不足而更依赖于近距离地收集信息来克服信息不对称。
在演讲过程中,粟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台下教师的问题,最后讲座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