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第一届《金融研究》论坛第一分会场会议纪要

第一届《金融研究》论坛第一分会场会议纪要

 

2010 年10月16日 下午,第一届《金融研究》论坛第一分会在金融学院齐天翔教授的主持下隆重召开,第一分会场的主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与会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论文宣讲和交流讨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强以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为题做了论文宣讲,并得出研究结论:第一,被征税国家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减弱,未被征税国家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强;第二,当对中国、巴西和印度征税时,市场份额主要发生在中国与OECD之间;第三,碳关税导致生产跨国转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碳泄漏的存在导致全球碳减排达不到预期目标。并建议碳关税可能是发达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工具,中国应该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建炜的论文以央行的官方干预能够影响实际汇率吗为题,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①央行不是低估实际汇率的唯一源泉;②名义汇率与通胀之间有长期替代关系;③实际汇率失衡与经常账户失衡,“价”与“量”的关系,理应探索背后机制。本文不是说外汇市场干预不会影响长期经济的发展,它的短期效用十分明显以致可能影响实际变量,因为对干预的长期影响要进一步研究。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生徐冰玉以监管政策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亲周期行为为题,指出:①商业银行的行为是顺周期的;②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取向,搭配使用审慎监管工具组合,抑制亲周期行为;③实施前瞻性资本缓冲,构建动态监管;④杜绝金融机构监管资本套利行为。

浙江理工大学经 管学院教授战明华以结构效应与货币非中性为题,指出:①对于中国这样的城乡二元分割经济体,货币不仅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②本为为观察中国目前货币扩张政策效应提供了依据。③货币政策实施不应完全以价格信号非有效为基础的传统理论为判断依据,城乡分割的货币政策“结构效用渠道”也不应被忽视。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牛蕊以贸易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工资影响的研究为题,指出:①价格变化导致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扩大,而且收入差距扩大在中高技术部门更为显著;②同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报酬有显著差别;③进口因素使得产业技术水平与不同技术水平劳动力工资差异大;④总之,贸易一方面改变不同产业间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的待遇,另一方面也使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在产业内工资的差距。

清 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蔡卫星以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过度投资为题,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构成的样本,研究政治关系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建立四个假设:①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②具有地方背景的民企,相对于具有中央背景关系的民企,更容易过度投资;③相比于“代表委员”类政治关系民企,“政府工作背景”民企易过度投资;④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政治关系对过度投资影响更弱。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徐明东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流动性分配效用与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检验为题,使用了Granger检验,检验央行国外净资产变动是全国性大银行流动性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银行规模、流动性和IPO、资本状况四大供给对银行信贷有显著影响;②对于大银行而言,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比较有效;对于小银行来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比较有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董丽霞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赵文哲则以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为题,研究了中国高增长、低利率以及高储蓄之谜,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即①少儿抚养比与储蓄负相关;老人抚养比与储蓄正相关;②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无效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赵玉洁以公允价值会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为题,研究了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相关联性、系统性风险中的传染性风险、不平衡风险和宏观冲击风险等,得出结论:①银行体系存在风险传染;②两类冲击下公允价值的影响对银行系统的作用不对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王博、 刘澜飚教授以 实际冲击、货币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为题,研究了我国各个时期汇率制度选择的条件。并指出,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可能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名义冲击和货币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可能较大,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则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反映,供给冲击对我国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