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第二分会场会议纪要
2011 年9月18日 16:00点,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第二分会场在博学楼918室举行。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刘立新教授主持,主题是“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整个会议共有此次论坛评审出的六位论文获得者分别对其文章进行宣读,并现场解答了在场老师及学生的问题。以下是宣讲论文概况: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安世友博士
题目:关于金融安全的思考
内容摘要:
金融安全是个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本文对我国的金融资产规模、通货膨胀、投资、外汇储备、利率、银行、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金融系统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主要内容:
一、中国金融系统存在几个方面的隐患
1.金融资产存在规模风险
2.通货膨胀隐患
3.投资结构失衡
4.外汇储备风险
5.低利率政策的隐患
6.中国银行系统内部存在的隐患
7.资本市场内部存在的隐患
8.金融监管问题
二、对策与措施
1.金融资产的削减与风险规避
2.遏制通货膨胀
3.促进消费增长与投资结构优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4.化解外汇储备风险
5.将利率的定价权交给金融市场
6.改革中国银行业
7.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建立多梯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8.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提问1:有没有具体的路径来实现上述建议,比如外汇储备多元化如何实现?
回答1:间接性的逐步开放外汇市场,将外汇的一部分比如10%由企业或居民来购买,梯次开放,也不能走极端化而一下子全部交由市场。
提问2:金融安全是很重要的,但若排序的话,您认为哪个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是最大的?
回答2:从我的角度考虑,将金融资产规模列在第一位,金融资产中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只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从资产负债表来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讲,由于其资产多是靠负债来提高,资产规模过大,则负债会过高,而所有者权益并未发生大的变化。银行的经营主要靠资产来实现,高负债并未使银行实现业务创新,并未完全市场化,行政化色彩浓厚。如此大规模的金融资产积压在金融系统中而未能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顾虑。其次是通货膨胀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影响金融安全的两个主要问题。
提问3:我国的金融资产规模那么大,中小企业却仍缺乏资金,融资成本很高,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您如何看待这一悖论?
回答3: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国有大型企业甚至是地方政府,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及政府间资金内部化而将中小企业边缘化。同样的经营、同样的资产业务、同样的贷款流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远大于国有企业,因此银行业的改革应更注重发展中小银行甚至是民营银行。19世纪,在法国、欧洲就已经有私人银行业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甚至企业可以承兑汇票,在那时就已经发展的非常先进,而我国在这一点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演讲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宫玉松教授
题目:公司治理风险与证券市场安全
内容摘要:
“新兴加转轨”及国有控股、政府控制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使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特殊、复杂、多样的公司治理风险。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全流通、多层次、规模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和风险。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大跃进”式发展使其隐藏着比主板市场更大的公司治理风险。公司治理风险是证券市场的最大风险。目前是公司治理风险集中凸显的时期,治理问题复杂化、潜在风险显性化,对证券市场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和挑战。公司治理风险是法律体系、投资者保护、监管、股权结构、公司、市场缺陷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司治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风险。
主要内容: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
1.股权集中度高所导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
2.股权过于分散及所有者缺位导致的管理层侵害风险
3.内部治理机制失灵风险
4.投机性重组泛滥与证券市场低效造成的外部治理机制失灵风险
5.信息披露违规风险和透明度低风险
6.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差风险
二、为什么公司治理风险是证券市场的最大风险?
1.公司治理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但如果发生大面积的公司治理风险并导致市场出现信任危机和信心危机,则个别公司的非系统性风险就转化为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证券市场的整体波动将随着公司失信案例的增加而加剧
2.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违规风险也与公司治理风险有着密切关系
3.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证券市场的价值和吸引力根本上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投资价值,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则与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水平息息相关
4.证券市场的其他风险如经济周期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是可以预期的、是相对确定的,而公司治理风险却是不确定、不可预期的,就像一颗颗埋藏在市场中、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这也是其可怕之处
5.上市公司治理风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的成因
1.投资者法律保护弱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惩处不力
3.制度缺陷
4.权力对市场的深度介入和扭曲,官员寻租行为对公司治理的腐蚀,以公权力为背景的特殊利益集团对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在内的各种改革的阻碍
5.机构投资者的消极、不作为和投机性过强
6.“制度创新”的扭曲和走样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
2.强化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3.加快市场化改革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打击腐败,遏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对公司治理的扭曲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
5.建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制衡机制
演讲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陶士贵教授
题目:非正常状态下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问题
内容摘要:
作为国际上外汇储备第一持有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形成了强烈的挑战。现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正常状态下的影响,对非正常状态下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较少。非正常状态下,外汇储备持有国可能遭到国际储备发行国货币更替、资产冻结或限制兑付及通过汇率大幅贬值的货币战、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操控和影响他国外汇储备的运行和收益的攻击和挑战。对此,可采取反制措施,如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加快推进本币自由兑换,限制敌对国投资收益的汇出、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保护好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
主要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对持有该国货币资产的国家在非正常状态下可能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1.通过发行新货币废除旧币
2.利用外汇储备国的地位,冻结或限制兑付敌对国的海外资产
3.发达国家利用汇率贬值、巨额财政赤字和超额货币发行,对外汇储备持有国实施财富掠夺
4.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操控和影响他国外汇储备的运行和收益
三、对策建议:
1.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逐步调整外汇储备中的币种结构和资产
2.放松外汇管制,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步伐
3.借鉴国外经验,适时出台《外汇资产管理法》
4.拓展外汇储备的功能和作用
5.在正常情况下可采取非正常手段进行反制裁,以最大限制保护海外资产
6.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7.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
提问1:美国的黄金储备很多,但当就“为什么没考虑在次贷危机发生时售出部分黄金”问题上,美联储经济学家的回答是“黄金放在那里觉得很踏实”。而在危机之后,中国和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买家,本身也是出于资产风险的考量而做出的调整,那么,在黄金储备的问题上,我国有没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战略规划?
回答1: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2009中国黄金增持,但增持不多,按道理这些黄金可以放在美国的金库里,但资产负债表却未反映出来。因此要不要将我国的外汇储备换成黄金?我国从2003年、2004年左右开始,每年外汇储备增长是40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的话,黄金的价格就会很高,我国就可能要承担扰乱国际黄金市场这样一个责任。我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会过多的考虑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利益。若不购买黄金,不将外汇资产转换为黄金储备,而印度、韩国、俄罗斯都在买,我们如果不买就会吃亏。而若之前我们买黄金的话,那我们的收益率又不一样了。而美国之所以不出售黄金,一方面黄金可以增值避险,另一方面美国作为货币霸权国可以发行货币,导致其债务缩水,这样一正一反,其中有很大的战略作用,对其战略来讲是很有利的。这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启发,即我们的金融战略是不明确的。另外,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美国本身来讲影响不大,反而是欧洲受影响较大,即美国转移危机的能力特别强,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演讲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石晶莹教授
题目:“金融的逻辑”与“自然的逻辑”之间关系的思辨
内容摘要:
陈志武 教授所著的《金融的逻辑》向人们揭示通过未来收入“资本化”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美国生态学家哈丁所著的《生活在极限之内》一书则向人们揭示人类财富的增长速度受自然资源有限的限制;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金融的逻辑”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的逻辑”。所以我们要坚持的观点是,让未来的收入留给未来,让未来的资源留给未来,适度金融、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一、“金融的逻辑”告诉人们把未来收入“资本化”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自然的逻辑”揭示了人类财富的增长受自然资源的限制
三、“金融的逻辑”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的逻辑”
首先,金融是人们之间的金融交易,本质上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金融表面上看是一种简单的资金融通关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四、结论
其实,“金融的逻辑”的所揭示的最朴素的本质应该是“借债还钱”,如果再加上“自然的逻辑”所揭示的“资源有限”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未来的收入留给未来,让未来的资源留给未来,适度金融、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这又是个博弈的过程,美国不这么做,我们这么做不是囚犯困境中的那个傻子么?所以说美国不这么做,我们也不这么做,全球都不这么做,那么地球会毁灭。
主持人 刘立新老师:金融逻辑是站在金融的角度,但是确实完全透支未来也是有问题的。流动性一旦出现麻烦,如果把未来资产变现的话,花明天的钱,明天我照买,往往就限制这个杠杆因素。
演讲人:安徽财经大学 张长 全副教授
题目:论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原理与体系构建
内容摘要:
金融安全日益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对金融安全进行预警在当前显得极为紧迫。金融安全预警的运作系统可以从寻找金融警源、分析金融警源与警兆、判断金融运行态势、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建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探求其间的内在联系:利率和汇率作为金融业的特殊价格,是形式上联系三个层次指标体系的因素,而实质上资金的流动是三个层次指标体系联动的驱动因素。
主要内容:
一、金融安全预警的基本原理
二、金融安全预警的必要性
三、我国对金融安全预警的紧迫性认识有待加强
首先,金融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其次,金融安全的复杂性空前增加。
第三,金融安全预警成为紧迫的任务。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面临的金融安全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四、金融安全预警体系的涵义
五、我国金融安全预警的任务
六、我国金融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
1.宏观层次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的选择
2.中观层次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的选择
3.微观层次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的选择
演讲人:南开大学 姚 万军副教授
题目:七年连续增产后的粮食安全问题
主要内容:
一、我国粮食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增长态势
1.我国人口总量在未来20年内将持续增加
2.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3.膳食结构的变化增加了粮食需求
二、我国粮食供给能力的提升面临着瓶颈制约
1.耕地制约
2.农业劳动力结构和素质的制约
3.化肥施用量的制约
4.源的制约
5.经营方式的制约
三、开放条件下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难度加大
1.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大,国内生产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2.农业生产的比较劣势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3.我国难以依靠国际粮食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4.国际规则赋予我国保护和扶持农业发展的空间狭小
四、迎接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既要保护好耕地,又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2.既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又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3.既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又要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4.开放,又要保护,重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