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介与政策论坛

新闻|首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2021)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

2021年10月23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金融研究》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首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2021)”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隆重举行。70余名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欢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宴。

20419e9d032f720fcd50d6fdfbaabeff.p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教授、香港大学林晨教授(线上)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杨晓光教授等多位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齐天翔教授主持开幕式。

文君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开放型金融体系建设和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召开的。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妥当的战略谋划,保证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作为经济、金融学者和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文君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教授、专家、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相信这是一场精彩的思想盛会,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083ba01b28e3f58eaeda9a2067595b83.p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邹亚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旨在促进国内外银行与金融中介学科的交流,探讨数字金融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探寻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途径,助力中国金融改革。邹亚生对各位学者和师生的参与和付出表示感谢,希望本届论坛能够起到引领作用,使论坛真正成为国内外银行与金融中介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实务发展的平台。

5d6466cce8bbd83a9ee597e5136d5768.png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茂斌教授主持。香港大学林晨教授在线上分享有关电报技术与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新研究。19世纪下半叶,电报技术被引入中国;与此同时,创办现代银行的呼声也逐渐兴起。利用独特的历史环境,林教授分析电报技术引入对于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大量历史材料和地方志,林教授构建了1881-1936年间府级银行与电报的面板数据,发现电报的引入显著地促进了银行在数量和地理分布上的扩张。这对于理解当下金融科技与金融业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杨晓光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助力信贷风险的认知与管理”的报告,从多方面揭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金融的发展前景。杨教授运用大数据展现不同情景下担保网络稳定性的演变,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的透明度与信用风险、信贷市场向证券市场的信息传导,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土地估值机器学习模型。杨教授进一步得出结论,大数据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均存在能帮助揭示信贷风险的作用机制,并可以有效建立信贷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关联,提高风险模型的效率。

959891014a3815380aef0d9a0f72f8ae.png

主旨演讲之后,论坛举行六场分会场报告,主题分别为银行与金融科技,银行与实体科技,银行竞争与金融稳定,银行、政府与社会,银行业风险,影子银行与金融监管。论坛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海洋教授、清华大学何平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朱超教授、山东大学钱先航教授、社科院金融所李广子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祝继高教授分别担任分会场主持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青年学者报告了银行与金融中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前沿学术问题和政策实务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同时邀请到银行与金融中介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论文的点评嘉宾,为论文提供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

本届论坛共评选出4篇优秀论文。在闭幕式上,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茂斌教授和张海洋教授分别为获奖嘉宾颁奖。本届论坛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庆70周年学术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各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