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金融学院第二场优质课程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金融学院第二场优质课程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金融学院第二场优质课程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记《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提升优质课程的示范作用,2023年4月6日,金融学院在博学楼925会议室举办第二场“优质课程交流”活动,由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金融工程学》负责人、金融工程系冯建芬副教授分享《金融工程学》课程建设心得。《金融工程学》课程组教师、金融学院部分教师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线上线下同时参加。

1.交流会活动线上现场

冯建芬就《金融工程学》课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沿革历史、教学内容设计历史、教学模式开发历程、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及进一步的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2.冯建芬介绍《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建设

冯建芬首先介绍了课程的学分设置、先修课程、学生学情等基本信息,并结合金融工程学科的特点给出《金融工程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定位,进一步结合定位介绍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强化了课程服务实体企业的教学内容改革导向。随后,针对课程的主要内容、《金融工程学》与《金融衍生工具》课程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以及《金融工程学》各章节内容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分配、教学实验和实践安排等进行了细致介绍,体现了课程如何将线上线下混合、实验实践、产学合作等教学模式有机融合的过程。

3.《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目标

4.《金融工程学》课程实验实践环节设计

5.《金融工程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安排

针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冯建芬讲到,《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抓住了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每一次机会,并基于2006年以来的实验教学经验,敢于第一个利用这种机会。2015年,50ETF期权上市,同期我校金融保险理财研究中心建成,开启实验课认证,借此机会申报课程为含实验环节的实验课,系统建设课程的实验环节;2016年,申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大商所启动“高校衍生品人才培育项目”,我校与中粮期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利用该资源进行产学协同育人工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案例;同年,教育部启动虚拟仿真金课认证,课程负责教师第一个报名参加虚拟仿真金课建设和申报培训,并在2018年向学校申报建设虚拟仿真金课,上半年将课程积累的实验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建成数量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并借助MOOC碎片化理念完成《金融工程学》线上实验指导手册和线上实验指导视频,下半年完成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2019年获评北京市虚拟仿真金课;2019年学校启动MOOC建设,课程组申报建设《金融工程概论》MOOC,并开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这一探索为2020-2022年疫情期间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

6.课程中的虚拟仿真实验

同时,《金融工程学》课程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内容改革也顺应国家的课程思政改革要求,课程组从2018年对课程思政的懵懂到2020年的全方位建设,迅速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教程指南编写的准备工作。

7.《金融工程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历程

最后,冯建芬用“持续求知的坚持,教学求精的热情,敢于探索的勇气机不可失的机遇,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总结,并对下一步的课程建设规划进行了分享。与会教师就课程如何在3学分容纳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教学考核任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交流对于教师如何利用机会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开发和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全方位课程思政建设,如何进行过程考核的组织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借鉴。

附:主讲嘉宾与课程荣誉介绍

冯建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金融工程与金融科技教师党支部书记,数量金融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获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具有16年实验室管理、实验课建设和《金融工程学》《衍生金融工具》等课程教学经验,两次获评校级优秀党员和教学标兵,曾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荣获4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CSSCI以上论文10多篇,合著《金融衍生工具》教材2部,译著《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技术》1部。主讲《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概论》《金融计算》《金融数据处理技术》《金融数学》《excel VBA编程与应用》《衍生金融工具》《金融数值分析》《SAS》等课程,主持开发《金融工程概论》MOOC,作为主要联系人负责与中粮期货、聚源锐思等的战略合作工作。

课程荣誉:

《金融工程学》获评2020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2021年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课程);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获评2019年北京市虚拟仿真金课;期权价格特征实验获评2019年第四届全国经管类实验教学案例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