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金融学院投资系开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

金融学院投资系开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

建设特色化投资学科,夯实一流专业建设

——金融学院投资系开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

2022年8月19日上午,金融学院投资系在线召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建设特色化投资学科,夯实一流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学系主任陶利斌主持,学院副院长王茂斌出席,投资系全体教师参加。

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开展特色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影响力,如何加强学生培养,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针对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法提出许多重要的建议。

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王茂斌、刘津宇、宋国良等教师提出,投资学学科建设要注重特色、注重与实践结合,投资学是接地气的学科,与业界形成良好的对接能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宋国良特别强调,应当着眼于把学科建设在祖国大地上,要对投资规则、品种、伦理在中国的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形成体系化的论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王茂斌、刘津宇指出,要关注投资学学科整体发展趋势,打造专业特色,注重我校投资学学科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肖欣荣、何丽芬等教师认为,学科建设有赖于完善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规划,因此在修订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应当与教师进行更多更细致的交流、沟通,形成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和发展方向的方案。

其次,针对学生培养,宋国良提出学生毕业论文的导向值得反思,当前,毕业论文要避免走向格式化,学生按照一个“套路”“模板”去写,类似于一个经济学大作业,而实际上投资学专业与实践联系紧密,应当从市场实践、实际问题出发去引导学生,而不是本末倒置。李永龄、黄映红、祝小全等教师指出,受外部影响,目前学生学习和写论文都是快餐式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实习上,容易造成急于求成而忽视基本能力培养的问题,亟需导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的培育和疏导。肖欣荣强调,教师要持续探索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避免过度讨好学生、不敢说不敢批评的倾向。何丽芬提出,学生的学习与长期发展是一个困境,很多时候学生都倾向于功利主义,为了保研、出国等目的找老师做科研,而后劲不足、半途而废,无法形成良性的师生科研合作。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要持续探索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帮助学生平衡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

第三,针对“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肖欣荣等教师提出,要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去探索教学改革,教育和学习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洞察和识别,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个性化和自我探究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融入数字化转型。与会教师交流了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授课+考试的教学经验和感受,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要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也要契合它的初衷,因此,要发挥数字科技的比较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考试管理等环节中,应当思考更好的融合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最后,从科学研究与学术影响力维度,王雪等教师建议,应当在科研上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学术成果和有影响力学者的宣传,可以考虑邀请特聘教授给国内年轻教师和有学术兴趣的博士生举办2-3天的学术工作坊,开展连续、系统性的讲座,提升学术知名度。另外,应注重特色学科研究领域的建设,凸显优势,形成几个重点、有影响力的子领域;应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研讨会议、国际国内会议,提升教师的学术活跃度,夯实我院投资学品牌优势,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本次会议持续1小时20分钟,在与会老师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通过研讨,梳理了学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面对的挑战,对未来的改进方案、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