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金融学院举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讨会

金融学院举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讨会


2013 年1月10日 下午15时,金融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博学楼925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到金融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参加,他们是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直属分局局长王醒春、中国银监会培训中心主任罗平、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培训中心副高级经理何德平、交通银行华中审计部副总经理徐思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赵庆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分析预测处处长温建东、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威士曼集团董事总经理景兴宇。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吴卫星、副院长邹亚生、副院长潘慧峰、各学系主任、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潘慧峰副院长主持。

 

 

吴卫星书记首先致辞。他介绍了金融学院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情况,希望各位导师对学院研究生培养多提宝贵建议。随后潘慧峰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提出“最重要的三门课”、“学生最欠缺的技能或素养”、“资本市场或商业银行新的战略方向”、“学院和业界如何联合建设有特色的课程”、“如何搞好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目前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问题。

 

在讨论发言阶段,各位导师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罗平认为最重要的三门课是公司金融、计量经济学和投资学。一些课程应根据中国现实状况作出调整,同时可就巴塞尔协议Ⅲ等具体题目做深入研究。王醒春表示,学院课程应进一步贴近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并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每门课都可以写些学后感、读后感,或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这比背诵知识更实用。褚建芳认为现在的学生文字功底较差,学校缺乏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应参与有特定目的的实习,通过轮岗实际参与到具体工作中。赵庆明指出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宏观经济素养,可通过开设模块化课程,如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等,让学生对某一具体模块的知识有深入了解。曾刚建议开设与中国经济改革、现实问题紧密联系的必修课,也可开设公文写作类选修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何德平从培养时间、课程内容、考试方式、校外导师参与授课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徐思新认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应凸显专业方向的特色,使学生掌握相关领域核心技能。景兴宇从培养思路、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特点等方面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金融学院兼职导师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增进了兼职导师与学院教师的了解,对进一步提高金融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